
穗2010電子商務扶持新招出臺,瞄準“網絡商都”,以B2B企業撬動中小B2C“散戶”,也防“空手套白狼”
盤旋多時的“2010年廣州電子商務扶持新招”出臺了。記者日前從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(以下簡稱科信局)獨家獲悉,趕在亞運前夕,廣州市科信局公布了“2010年度廣州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扶持資金名單”,此次集中扶持B2C電子商務企業,環球市場、天拓科技、魚珠木材等B2C公司開發的七個電子商務服務項目,被列入重點扶持之列。
廣州市科信局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,扶持工程實際從2009年開始啟動,至2011年(連續三年),每年安排一千萬專項資金,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,減免中小企業向第三方服務平臺購買電子商務應用項目的部分費用。
“這筆資金是按照電子商務的推廣效果來補助的,不會被動機不純的企業‘空手套白狼’。在中國電子商務領域,這樣標的明確的扶持政策是史無前例的。”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潘定說,從這種政策的“轉變”可以看出,廣州打造“網絡商都”、建設“亞太地區重要電子商務中心”的決心和努力。
接下來的問題是,借助第三方平臺的力量來撬動數萬家中小企業弄潮電子商務,這個戰術是現實可行的嗎?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能否推進產業升級轉型?(南方都市報 www.nddaily.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)
超6000家企業首次應用電子商務獲扶持
記者獲悉,廣州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扶持工程實施一年后,廣州市科信局就開始評估這項政府開支。調研統計數據顯示,廣州目前已扶持了超過六千家中小企業首次應用電子商務。在這當中,有70.5%的企業改善了銷售收入,有61.6%的企業降低了采購成本。與此同時,2009年廣州B2B電子商務形成的網上銷售收入為3222.46億元,比上一年增加了1062.11億元。
這種增速應該高于國家平均水平。來自權威機構的調研數據顯示,得益于電子商務的應用,51.61%的企業實現了銷售量的增長,45.57%的企業降低了營銷成本,35.08%的企業降低了運營成本。而艾瑞咨詢發布的《2009-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B2B電子商務行業發展報告》則顯示,2009年中國B2B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為1.86萬億元,同比增長18.5%。
不過,“考慮到統計口徑和采集樣本等方面存在不同,凡此數據可能不太具備可比性。”廣州科信局負責人對記者坦言,“我們不能因為這些‘表面上的繁榮’而開心起來。雖然很多企業經營者都明白,‘未來要么電子商務,要么無商可務’,但我們發現,很多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僅停留在簡單的信息發布、網站建設上,真正運用電子商務去開拓市場,整合供應鏈資源的企業其實并不多。”
局勢謀變“無紙張貿易”
“廣州的中小企業供應商對于進入電子商務領域,還算不上熱情高漲。”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潘定對記者說,這一癥結在于,不少中小電子商務企業,還沒有真正嘗到電子商務的“甜頭”,也沒有近在身邊的示范領頭者。
中小企業不愿輕易“試水”電子商務,實在無可厚非。廣州一家做服裝B2B的創業家于先生告訴記者,假設企業做電子商務的軟硬件投入是“1”,那么對應的網絡營銷推廣成本大約是“8”,而如果能夠吸納到專業人才制定精準的營銷方案,那么就能大大減少企業的運營成本。于是,“圈內流傳一個段子,一個民營企業老板自己的年收入是80萬,卻甘愿以160萬的年薪標準,從IT公司挖來電子商務運營總監”。
但是,一個顯著變化是,近幾年,由于市政建設征用土地,廣州很多專業批發市場的營業面積都在不斷減少,現貨交易也是跟著日漸萎縮。而且,電子商務已是A P E C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,A PEC組織也已制定了“無紙張貿易”的目標。
在這種情況下,“中國中小企業要想進入全球化分工的商業網絡,就必須找到進入國際電子商務平臺的通道。”廣東省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黃偉群說,電子只是一種手段,商務才是終極目的,企業應該以更開放的態度去對待新技術、新模式,順應國際發展的潮流。“中國企業惟有縮短供應鏈,才有一線生機。”朗咸平此前曾在東莞家居論壇上提出這樣的警言。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同意,電子商務是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一種有效手段。
而艾瑞咨詢的分析師則進一步認為,使用電子商務的線上中小企業在全球經濟危機下的存活率,要高出傳統線下企業五倍。
政策撬動數萬家中小企業弄潮電子商務
這樣,從任何角度來看,廣州出臺“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扶持政策”都是一個明智之舉。
廣州市科信局公開的資料顯示,政府補貼中小企業購買電子商務應用項目的最高標準是5000元/家,經費補助以“先申請、先審批、先支持”為原則,名額有限,用完即止。
另外,還有一系列規定確實也會使羽翼未豐的本土企業受益。比如,外貿型企業的出口額在1500萬美元以下,如申請企業符合條件,則服務商按減免后的實際支付費用標準進行收費。算下來,有的企業甚至只需花500元就可以使用知名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提供的優質服務套餐。
按照政府的設想,這筆專項資金將促使廣州3000家外貿企業和30000家內貿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,拓展國內外貿易市場。
服務商獲全部補助前提:績效達標
許多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也都非常樂意接受這筆資助資金,即便,服務提供商必須先替客戶墊付補助資金,經科信局組織專家團驗收服務“合格”后,才能拿到尾款。
“環球市場已經吸納到國際風險投資商的注資,相比而言,政府能提供的資金扶持是比較有限的。但這種政策扶持又是非常重要的,它表明了政府的決心和導向,給企業注入信心,給社會公眾傳達的是一種公信力。”環球市場集團總經理胡偉權說。
而在魚珠木材網總經理項英看來,“繼2009年被評定為廣州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后,魚珠木材今年再次被評定為2010年度廣州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服務平臺,我們是唯一一家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。這項扶持工程幫助魚珠培育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專業隊伍,網站會員數量也得到了增加。”
的確,“按績效原則來分配補助資金的手法,能夠確保平臺服務商給中小企業提供優質服務,一些動機不純的企業也沒辦法‘鉆政策空子’。”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潘定說,透過環球市場、天拓科技、魚珠木材等第三方服務平臺的“集聚效應”,引領數萬家中小企業弄潮電子商務,可以形成新的電子商務商業文明,為廣州打造 “網絡商都”,發力“亞太區重要電子商務中心”,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推動廣州確立“亞太區電子商務中心”地位,廣州B2B企業醞釀打造“中國制造”集體品牌
在今年的德國法蘭克福秋季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,一個掛滿新產品圖片的長廊式展位令采購商眼前一亮,這個有點像大型廣告牌的展位沒有產品實物,它推廣的是一個打上G M C(G lobal M anufac-turer Certificate)標志,名叫“中國制造”的集體品牌。
這個G M C的操盤手就是來自廣州的環球市場集團,它還向國際買家展示了一種更容易獲得中國優質產品的辦法:登錄環球市場網站,注冊成為會員,便可即時與中國優質產品的供應商進行視頻會議。
“目前,在中國大約有3萬家制造商可以達到G M C標準,還有7萬家可以達到準G M C標準。除了面向高端客戶的環球市場網,我們還有T radeE asy推廣平臺和M yG M C外貿管理軟件。”環球市場集團總經理胡偉權對記者說。
“將電子商務流程簡化”
流量大一定好嗎?不一定,或許信息精準、程序簡單一點更好。
著名國際采購商家得寶的采購總監舉了自己的親身經歷:“我在中國一個很知名的B 2B網站上看到很多供應商的介紹,產品圖片也很漂亮,外貿人員也很專業,但最后審核工廠的時候卻傻了眼,要么就是山寨廠,要么就是掛靠別人的代工廠。這樣的海量信息篩選要占用我60%以上的時間和精力。”
“這就是我們要放棄4300萬潛在客戶的原因所在。我們的終極目標并不是要做一個提供海量信息的電子商務平臺,而是要打造專注于服務10萬中國優質制造商的 ‘中國制造’集體品牌孵化平臺。”胡偉權給記者解釋。2008年的金融海嘯襲來之際,環球市場卻獲得了JA FC O等國際投資公司的數千萬美元聯合注資,國際貿易 推 廣 業 務 的 業 績 逆 市 增 長100%。套在環球市場上的光環還有中國商務部頒發的“貿易促進貢獻獎”、德勤高科高成長50 強和亞太500強企業等等。
在“產業升級、中國制造”上做文章
如果認為“簡化革命”只是為了避開阿里巴巴等競爭對手,抓緊采購商和供應商的胳膊,未免太小看它了。
胡偉權認為,要想依托企業的發展,推動廣州確立“亞太區電子商務中心”地位,必須在“產業升級、中國制造”上做文章。他認為,環球市場作為廣州本土電子商務行業的領頭羊,正是瞄準了這一點。
從2005年7月到2010年9月,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達20.73%。但是,國外買家卻不肯提高對華采購的價格。理由很簡單,“如果你的產品從20元升到22元一件,而別人不升,但產品的質量和款式跟你差不多,我為什么要接受你升價。”
從這樣的情況來看,“不是我們中國的制造能力差,而是大家單打獨斗,不知從何下手。而從我們接觸到的國外優質買家需要來分析,國外買家不是不肯提價,關鍵是得有價格提升的理由。”胡偉權說。
商業界素來有個說法,“三流的企業做產品,二流的企業做品牌,一流的企業做標準。”那么,誰能代表中國優質制造業的標準呢?通過對全球買家長達數年的深入調研,環球市場為“中國制造”制定了統一標準G M C的標準,包括:必須擁有自己的廠房或經營自主品牌、符合社會環境責任標準、不能雇傭童工等等。
對話
●天拓科技CEO杜堅華: “以完整的產業鏈盤活電子商務產業園”
南都:阿里巴巴擁有的會員企業中高達1/6來自廣東,對外出口額中有25%來自廣東,很多中小企業會通過阿里巴巴來做網絡營銷。這樣看來,天拓要拓展外貿和內貿的電子商務營銷服務平臺,有何核心競爭力?
杜堅華:目標導向廣告對于網絡商業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。谷歌的A D w ords系統帶來了數十億的盈利,這個系統允許廣告商在搜索結果旁、博客入口或者帶有特定關鍵字的郵件上張貼廣告。
而現在,來自廣州本土的天拓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醞釀更為有效的辦法,并已自主研發了一項數據分析工具,將于兩三個月后推出市面。“它可以使用戶看到每一次網頁上的點擊量能產生多大效果,而且不局限于互聯網,還可以運用到紙媒、電視媒體、手機媒體等多種常用媒介上。
南都:省內大部分中小企業還沒有找到進入國際電子商務平臺的通道。天拓公司具體如何操作?
杜堅華:我們專注于外貿網絡直銷的各個環節,有Zen Cart這個免費的購物車軟件,讓用戶建立自己的網上商店;有多元的推廣渠道幫助客戶做海外推廣;有跨國在線支付PAYPAL解決外幣收付;還有4PX解決國際物流建設。除此之外,經廣州市科信局和天河軟件園管理委員會的大力支持,天拓還投資成立了廣州首個電子商務產業園,有完整的產業鏈資源,還計劃引入多種形式的資金,把產業園打造成一個投融資服務基地和專業人才培訓基地。
●環球市場集團總經理 胡偉權: 在政府扶持下,把控好“賠本買賣”
南都:廣州對電子商務的扶持新政,能否助推公司開展業務?
胡偉權:本次列入扶持名單,為響應政府號召做出大幅讓利,本身政府就有限制名額,不用擔心內耗。
我們也在嘗試吸納7萬多家可以達到準G M C標準、具有發展潛力的制造商。由此,我們也開發了TradeEasy推廣平臺和M yG M C外貿管理軟件,組合成一個‘環球市場外貿管理及推廣服務優惠套餐’,項目已經納入‘2010年度廣州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扶持工程’,原價20500元,政府以購買服務的形式扶持5000元,環球市場集團配套贈送15000元的增值服務資源,企業只需花費500元即可獲得。
這顯然是一筆“賠本”的買賣,尤其要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,按照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著名的80/20法則,就是部分客戶和業務不但沒有貢獻利潤,而且還把其他客戶和業務貢獻的部分利潤都拿走了,公司要處理好各類價值的客戶如何分配人才、資金、品牌等各項資源。
●魚珠木材網CEO陸英:專業市場觸網,可助推行業B2C企業跟進
南都:據了解,廣州專業市場的中小企業供應商,對于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的熱情不算高漲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發展會員客戶有何“獨門武器”?
陸英:“點對點專業服務”是魚珠木材網開拓中小企業市場的法寶。“點對點”就是“定人定點定服務內容上門服務”,盡量不用或少用網上邀請、電話、傳真、郵件溝通,專業團隊深入一線,與廣大企業面對面,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,要求業務員教會每一個會員使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營銷。
南都:遺憾的是,廣州絕大多數專業市場的電子商務平臺至今“雛形未現”,您如何看這一市場?
陸英:廣州很多的專業市場大多處于“攤位(貨倉)式經營+物業租賃管理”的模式,市場開辦者多為私營企業主,受短期或中期的土地物業租賃經營的限制,專業市場難以做長遠的發展規劃。由于投資主體單一、管理單一、人才缺乏,盡管不少人認為電子商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,但專業市場無法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持續投入,因此廣州專業市場電子商務平臺至今雛形難成。
魚珠木材市場有國字招牌,在資金、人才、品牌、規劃上相比私營企業有較強的優勢,發展電子商務較容易獲得持續的要素投入,這在電子商務起步階段極為重要。(南方都市報 www.nddaily.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)
南都:廣州已經提出要打造“亞太電子商務中心”,專業市場的批量觸網將帶來哪些影響?
陸英:據不完全統計,廣州有專業批發市場3000多家,若按平均進駐企業500家、每個企業帶動上下游關聯企業100家計算,就有1.5億的巨大儲量。
一個專業市場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行業的發展,在行業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專業市場的批量觸網,將更快更有力地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企業應用電子商務,對廣州打造“亞太電子商務中心”將起著積極的作用。
南方都市報相關報道:
http://gcontent.oeeee.com/c/fa/cfa5301358b9fcbe/Blog/d41/aa3964.html
天拓關于"廣州電子商務扶持項目"專題網報道:
http://www.teamtop.cn/gov/